国将帅中,只有李贞这一位女将军在被授予校级军官的万人当中,女校官只有人而在被授予尉级军官的万人当中,女尉官也只有人也就是说,参与授衔的女兵们,仅仅只占授衔全体人
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看,1955年的军队大授衔对女兵们是有些不公平的。在1955年,一共有六十多万人参与授衔,但其中1048位开国将帅中,只有李贞这一位女将军。在被授予校级军官的3.2万人当中,女校官只有43人。而在被授予尉级军官的49.8万人当中,女尉官也只有3874人。也就是说,参与授衔的女兵们,仅仅只占授衔全体人员的0.82%。但如果从另一角度上来看,参与授衔的女兵已经占当时全体女兵的40%,因为当时全军的女兵数量,也就1万多人。可要是这么看的话,这对女兵们来说又是一种更大的不公平。以至于在《彭德怀传》都记载道:实行军衔制的过程中,对彭德怀不满意的,是一部分妇女工作人员,30多年以后,仍有人悻悻然。要知道在授衔之前,全军上下的女兵数量原本是有11万多人,有不少人还是在红军时期、抗战时期就开始参加革命的,因为性别的原因,她们在革命道路上所付出的鲜血和艰辛一点都不比男兵少,甚至还要更多。可她们无论如何都不会想到,军队大授衔的时候,竟然会是她们退役转业,离开军队的时候。1955年授衔,很大程度上是按照苏联的军衔制进行的。在当时的苏联军队中,少尉以上的女军官不过20多名,军衔最高的也只是中校。协助中国军衔制的苏联顾问卡苏林甚至还说道,“妇女干部不宜大量留在军队工作,留军队工作者应与男子同样要求,并能随时奉令调动,否则不授予军衔。”在苏联方面的影响下,在1952年12月召开的联席会议上,做出了军队将陆续转业10万名女军人的决定。当时一共就11多万人的女兵,一下子就要裁减10万人,人数占比达到了惊人的90.9%。多年来的革命斗争,女兵们和男兵们在一起并肩战斗,保家卫国,所做出的的成绩一点都不比男兵差。但是等革命胜利后大多数女兵都无法享受到应有的荣誉,这样很多女兵都无法接受。
要知道她们长期在军队中工作,大多数都经历过战争的洗礼,突然的要她们转业到地方去像普通人们一样工作,绝大多数人都是无法适应的。
然而为了加快女兵转业复员的进度,1953年6月总政治部又发布了《关于今后部队妇女同志工作问题解释要点》,在这份文件中指出:为着适应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要求,在执行新编制后,妇女同志除适应于军队工作的仍留在部队工作外,凡不适宜于军队工作的将有计划有步骤地转至地方工作或学习,少数既不适宜于军队工作又不能转业就学者,则将复员或按家属待遇。在女兵们都十分关心的军衔问题上,文件是这么说明的:有的妇女同志关心军衔……实行军衔制度,是军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,其基本目的在于严格军队纪律,鼓励干部上进,加强军队的战斗力,不能看成是参加革命斗争的一种报酬。不得不承认,这份文件在一定程度上特地回避了军衔的荣誉功能。如果说这份文件还算可以接受,那1955年1月由国防部发布的《关于处理和留用妇女工作人员的决定》就显得十分强硬,甚至是不近人情。尤其是“处理”二字,从现在的角度上来看用的是十分不妥当,不了解情况的还真会以为这些女兵们是不是犯什么错误了。如果1955年授衔的时候能够一视同仁,不去效仿苏联的军衔制,那么在女兵队伍中绝对能涌现出许多女将军,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会是张琴秋。要知道在红军时期,27岁的张琴秋就已经是红四方面军的政治部主任了。那时候陈赓、徐海东、王树声、洪学智、许世友、刘华清等日后的大将、上将都还是她的部下。也就是说如果张琴秋参与授衔的话,授予中将是肯定的,还有很大的可能被授予上将。来源:历史达文西
防失联,重要通知!
战略家视角 用战略家的视角解码全球最正能量、热点、民生、奇闻、趣事…让你欲罢不能,要@战略家第一人。
564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纵横古今 面对四面来风用伟人之志冷静、自信、积极的审视这个风云变幻、八面云涌的世界,要关注冷观静思。
265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聚焦九州 静思更深,理尚存轩?哪寻正道真善人!借得天公降妖剑!
504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上心弦 恰同学少年,风华正茂;书生意气,挥斥方遒。
73篇原创内容
公众号
版权声明:(恩蓝小号)内容由互联网(admin)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315148895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